快手、抖音、Vine、Ins……每个视频产品分别抓住了人性中的什么点?

[复制链接]
查看33 | 回复0 | 2024-4-27 19:01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快手、抖音、Vine、Ins……每个视频产品分别捉住了人性中的哪些点?本文内容来源前快手社区策略产品负责人,YY 短视频业务副总经理崔怀舟,作为亲历者,他将从人群、场景、产品功能、内容生态以及团队产品逻辑等多个角度来分享对两大新平台的理解。

大家晚上好,我的题目是《我们不一样》。

为什么用这个题目?

想说的是无论你们如今晓得的抖音和快手是什么样的,可能她们本身也不一样。以及在我看来:他们有什么不一样,我想说的是好多我们认为根本不一样的产品,不一样的东西,我想把它分享下来。

一、算法让我们看见的不一样

大家对抖音和快手有些了解,一提及快手就是老铁双击666,还以为快手的职工都是农户,其实不是。快手两年前有些文章说上面有些人生吃鸡蛋,鞭炮炸裆部;这是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快手的印象。

后来抖音上去了,有很多漂亮的小妹妹小姐姐,很多漂亮的生活;大家会认为快手很接地气,抖音有调性,你认为她们的用户画像有多大的差异?

有50%的用户是以前装过快手也装了抖音的,你很难分辨快手是最接地气的,抖音是非常有调性的。

1. 参差多态,乃幸福本源

为什么会让你感觉这两个产品差别大?只是你听到的东西不一样,快手的算法也能让你看见很有调性的东西,你在抖音上刷着刷着,也能把你算成一个接地气的画像,只是你听到的不一样。

背后是有很大的逻辑,再往下是一些价值观念的层面:

第一层是演出:你看影片,看爱奇艺的自制剧;第二层是分享:你可以把东西分享给认识和不认识的人;第三层是抒发:你只是想抒发下来你当时的信息点。

最底层的信息是记录,记录是人最底层的需求。

普通人大多数是记录,会随时拍好多相片和视频,但是未必才能发下来,不能到分享和演出的地步。再往上是抒发,短视频的功能是抒发的诉求。我们晓得你拍视频,是对声音的讯号进行了模拟,但是有意思的是人的情感信息是怎样被模拟出来呢?

比如你在加洲自驾很开心,你可以把当时的大海拍出来,可以把当时的声音录出来,可以把整个景色记录出来,但是有些东西记录不出来,比如说当时的心情,你很开心,很放松,很想抒发一些什么样的东西,这时候如何记录?

后来短视频出现的一些东西叫背景音乐,给一个视频加上音乐显得很有意思,好像抒发出了你当时的心情,给你加一些滤镜,很多小姑娘喜欢加一些小狗眼睛,加完以后去抒发或则模拟你真实世界的信息称作情感。

最后你分享给家人或则陌生人,这个次序是大众到冷门的。我们去看抖音,作为一个消费者去看抖音,基本上全是演出性质的内容。

2. 注意力决定时长

表面上看的是秒数时长,背后的逻辑是哪些?最早印度有一个产品叫Vine,是六秒钟一个短视频,后来挂了。

当时我听到这个产品还不知道快手,我打开发觉上面全是白人老铁,我都惊讶了,在日本太剌激了!还有这些东西!

后来接触了快手以后意识到原先这是日本的快手,Vine当时是只容许六秒钟,后来快手是7秒,创始人说由于鱼的记忆是七秒钟。

按照好莱坞的影片统计,基本上一个看影片的分镜,平均一个镜头的时长大约十秒钟,这是什么样的概念?



你仔细看一个影片,基本上十秒一个近景、一个远景、一个侧面、一个特写,即使是一个人做对话的时侯不是一个镜头究竟的。

心理学上理解:一个人的耐心就几秒钟,抖音是15秒,比快手长了一倍,仅仅是一倍也蛮有意思。

我们自己觉得视频越短越好,如果给你五分钟,你这个视频须要很长的组织导演能力。

一个普通人是很难具备剧本的创作能力、分镜能力、讲故事能力,给你一镜究竟,基本上这个视频很尬。现在中国好多年轻人还未能把握三五分钟的视频能力,时长越长,离大众越远。

二、有啥不一样1. UGC短视频

最近快手上去了,大家晓得UGC短视频。

十年前你的手机只有一个摄像头,我们叫前置摄像头,拍的是你之外的世界;当有了智能机的时侯,你可以拍自己。当你能拍自己的时侯,第一次出现你在内容里,你出现的时侯,你有社交的需求,当我只是拍他人的时侯,拍景色的时侯,尤其是快手,很多人拍大头照,我出现了,这是一个镜头。

第二个横屏拍还是竖屏拍摄?

以前是靠DV,是横过来拍的,往往你须要一个固定的位置,当你如今可以单手竖屏的时侯,很多的场景就改变了,你会更碎片化。

比如说你在路上忽然听到吴亦凡,你肯定是竖拍。这是两个硬件上的不同,智能机的普及和双摄像头的普及带来了UGC生态的升级。

我们看快手才能上去,抖音才能上去,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,再做晚一些或则早一些,都不是她们。

2. 快手向左,抖音往右

去中心化这个概念提了很久,新浪微博就是一个很中心化的平台,快手是去中心化的平台。来自于你这个平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什么样的构成,生产者在社区里整个分布是什么样的,大家都晓得有脑部生产者,腰部生产者。

快手上面还有大量的肩膀生产者,我就是生活中的普通人,但是同样会生产内容,快手在价值观里,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公正的。

反脆弱:

快手是要防止马太效应,快手会考虑一些约束指标,除了CTR会定一些指标,比如说基尼系数,把这个量化。

快手还有一个指标叫边际效应:比如说你把一百万的播放给一个一百万粉丝的大V,你能想像这个社区里马太效应有多严重,但是假如依照边际效应来看,这个边际效应很差,怎么样找到整个CTR和边际效应的平衡,这是快手熬了很多年的平衡。

而抖音是这五年就火起来的,这是两家不同的逻辑。

快手向左,自我抒发;抖音往右,娱乐消费。

快手是做自我抒发和社交的,很多人分享年轻人的社交,快手说要做中国的INS,抖音也这么说。什么是INS?

INS的熟人关系链和陌生人关系链分发是6:4,INS是熟人关系链为主,带一点陌生关系。

其实抖音离INS比较远,因为它更像微博;少数优质的生产者生产内容,大多数人是消费。

抖音往右,他做娱乐消费,人类是娱乐至死的,会把所有东西娱乐化;它的对手是新浪微博,抖音上去以后,新浪微博的流量仍然增长,大家以为快手不行了,但是快手又仍然在涨。

三、怎么不一样1. 商业边界

抖音上去以后,快手并没有凉,这跟你们的认知不太一样。我昨天说了有50%的用户是重叠的,但是她们的需求不重叠。

你晓得快手上面你看见的是爆竹炸裆部,但是大部分的快手人看见的不是这个,他们在同城里听到的周围五百米的小妹妹小姐姐,他们也在社交,在聊你睡了吗?你住哪?

快手的关注里好多的陌生人,双向关注上面相互打招呼和祝福,这部份流量很大,但是大家又不是这群用户。

快手和抖音还有50%的用户不重叠,快手有下沉的用户,抖音上升;产品功能上快手好多是分发在关注和同城里,而不是热门和发觉。快手坚持把流量去中心化的分发,给好多的流量给了全身生产者。

快手的好多直播间是小直播间,你昨晚刷快手同城才能看见,直播间也只有三五人,是社交直播间、语音直播间、聊天直播间,而不是大的秀场直播间。哪怕通过直播赚钱都是不一样的逻辑。

广告更显著,快手是接不了品牌广告的,抖音可以,这就有很大的差别。

2. 内容分发核心来自于供需匹配效应

为什么抖音和快手会走到明天?传统门户网站时代包括PC时代的短视频网站紊乱,做内容分发核心来自于供需匹配效应问题,你能对生产者、消费者理解多少,代表你的分发能力做到多大。

过去是编辑推荐,到了个性化推荐,快手抖音做的是不定义品类,只是做降维,但是快手和抖音做到如此大,好像个性化推荐能解决好多问题,但是个性化推荐有很多成本。

大量的用户和内容没有流量很难启动,所以快手拿着30%的流量给普通用户爆光,这也是帮助普通用户内容启动,否则长尾端内容未能被发觉,这是个性化推荐的恶果。

大家明白了虽然还有好多内容应当通过社交关系链分发,如果你没有关系链好多内容还是分发不出去,尤其是真正长尾的内容,如果你想晒娃,这是通过关系链分发出去的。

四、就是不一样1. 个人主义崛起

短视频时代,以前是集体主义,我营运一些品类,你们大多数人去看。现在基于个性化推荐和社交分发是个人主义的崛起,一个普通人都能上热门了,突然演出一个视频能上热门。现在抖音也在做这个事,本质上是个人主义的崛起。

自我中心还是从众归属,以前千篇一律,现在训练你的模型然后,给你推的内容都是你喜欢看的,垂直机遇和泛化窘境。

比如说快手在2012年,很多用户长得也很好看,也是城市里的用户,快手最早也想做这个用户,但是发觉做不过美拍和秒拍,他们给了更多资源,这些用户就流失了。

后来涌进来的是西北用户。

抖音最开始是从大学生群体做的,后来泛化到音乐品类;泛化到现今生活技能,生活方法各种各样的,快手也是在不断泛化过程中。

五、其实也一样1. 人性未曾改变

人性未曾改变,只是有待发觉。

也许未来有更好的内容承载方式,但是需求永远存在。

第二是媒体,未来未必短视频是更好承载的形式,也许是直播等等;但是无论是社交还是媒体,无论是快手还是抖音,需求一直都在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